与冯承平先生谈心:同心共筑中国梦
发表时间: 2014-03-11来源: 综合

     编者按:
草根学者冯承平先生长期致力于人文研究,有朴素的人文情怀,与他围绕人生、理想进行的一番对话,实际上是一次心灵的沟通与抚摸。
     谈谈做人
     人生得意时,要谨小慎微,因为你的言语、行动或许会影响到较多的人,要为他人考虑;在人生遇到挫折的时候,要奋发图强,不能气馁,因为能成大事的人都要经历一番寒彻骨。
     海燕:能和你交流,感觉很荣幸。
     冯承平:谢谢。人都是有自己经历的,在一起沟通是相互学习、交流的好机会。年轻的时候,我们一直不断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坐标和价值取向。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声音引导你不断向前,自己也在不断思考和积累。我出生在农村,是从农民家庭成长起来的文化义工、民间草根学者,同时也是禅学爱好者。我深爱着中国古文化那种韵味,也知道自己有诸多不足,因为在文化间行走,有太多的人值得学习。这使我一直保持着奋发向上的斗志和年轻的心态。
     海燕:我读过您的一首诗:人在年少时,一定要立志;经得起风雨,才能长见识……您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
     冯承平:这首诗叫《堂堂正正一辈子》,是我从“中国梦”的召唤中得到了灵感。大家都有朴素的情怀,每个人正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这些细微具体的梦想组合起来,就是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种语境中,我也想说说对“中国梦”的理解。堂堂正正,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其身正,不令则行。一辈子,是我们要始终如一,要有韧劲,要坚持做。在这首诗中,我说出了一种心情,人生得意时,要谨小慎微,因为你的言语、行动或许会影响到较多的人,要为他人考虑;在人生遇到挫折的时候,要奋发图强,不能气馁,因为能成大事的人都要经历一番寒彻骨。
     海燕:是的。一辈子做人,一辈子才能成人。
     冯承平:宁静致远。有时候我会去琢磨一些简单的道理。比如,就说说“人”这个字吧。人字是大家最熟悉的字,写起来也简单,但做起来很难。也可以理解,一撇一捺分别代表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它们之间是气脉相通的,也是相互支撑、浑然一体的。我有时候想,物质世界是从无到有,再到现在的五彩斑斓,世界创造了人,人也可以是创造者;精神世界是对物质世界的一种折射,是相对独立的一种空间。所以,人一辈子可以努力尝试,一是能走多远,二是能想多深?走多远,必定在路上;想多深,可以无限放飞。所以,我这首诗想说的是,无论走多远,想多深,有一个前提,你要热爱大自然、热爱他人,要对大家有帮助。从这条主线出发,走得越远、想得越深,你对社会、对国家越有利。
     海燕:您是怎样做的?
     冯承平:人可以放眼天空,但一定要脚踏实地。堂堂正正就有这个意思,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要卑躬屈膝。我们经常说一句话,生活中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有时候,我告诉自己,也告诉朋友,让一切归于平静,要做到舍而不得,这是如何的通透,由内而外的无欲无求,退一步海阔天空。我常这样想,人生的百花园中,有各种各样的花朵,只要是花,必定有它的色彩,也必定迎来花期。不是每朵花都在春天开放,这是人生的真谛。换个角度,花开花落,潮涨潮汐,都是自然规律。我们要做好自己,活在当下,这才是最重要的。
     谈谈生命
     生命很珍贵,大家要珍惜,要让生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每一个生命体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也是不一样的,但生命是平等的,都是有价值的。我们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惜生命。
     海燕:您是如何看待生命的?
     冯承平: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泛指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回应刺激、能进行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生命个体通常都要经历出生、成长和死亡。生命种群则在一代代个体的更替中经过自然选择发生进化以适应环境。宇宙哲学认为生命是自发重演于现在的合律宇宙精神。尽管人类对生命起源有诸多争论,甚至还有神话传说,但是我认为,生命很珍贵,大家要珍惜,要让生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我们知道,每一个生命体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也是不一样的,但生命是平等的,都是有价值的。我们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惜生命。
     海燕: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惜生命,很有韵味。
     冯承平:生命是很神奇的,我有时候感觉,自己来到世界上真是不可思议,是祖祖辈辈留下了我。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是人生其他一切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没有了生命什么都谈不上。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每个人只有一条命,在无限的时空中,在宇宙的永恒运动中,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来到这个世界。从某种角度来看,每一个人在这个宇宙间产生的机会几乎等于零。所以,要尊重生命,不仅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别人的生命,不仅要尊重人,也要尊重别的生命体。敬畏生命、爱惜生命,都是一个道理。
     海燕:那该如何做呢?
     冯承平:珍惜生命是纲,抓住了就纲举目张。我们知道珍惜,就要保持健康,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做损害生命的事,比如吸毒、纵欲、过劳等。有的人对生命漠视,或见死不救,或伤害别人。很多科学家、企业家英年早逝,往往是因为过于疲劳,如果他们早知道是这个结果,就一定会有所节制。人可以去追求一些东西,比如,获得合法的财富,去赢得荣誉,但如果不珍惜生命,这一切都是零。可以说,功名利禄在生命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同时我还要强调享受生命。我说的享受,就是去呼吸新鲜空气,去贴近大自然,去享受天伦之乐。不要使用生命,甚至糟蹋生命,这些与享受生命背道而驰。中国道家也强调“全性保真”,“不失性命之情”,“不以物累形”,这些哲人是生命真正的知音,他们的话值得我们思考。
     海燕:有没有比生命还重要的?
     冯承平:我们知道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赢得了别人的幸福生活,这是令人敬畏的。他们不是不珍惜生命,而是格外珍惜生命,他们珍惜的是国家的生命、民族的生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和怀念的。所以,勿忘历史,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谈谈快乐
     向上看的人生一路昂扬、向下看的人生一路坦荡、向外看的人生豁然开朗、向内看的人生淡定晴朗、向大家看的人生慈悲热肠、向和看的人生齐聚一堂、向恒看的人生用不颓唐,这些人生的共同特征正是快乐人生。
     海燕:您怎么理解快乐?
     冯承平:天天在做人、做事、处世,这是我对快乐的理解。当然,快乐是一样的,痛苦是千差万别的。快乐是人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开心。快乐其实很简单,用手能摸到,用心能感受到,甚至呼吸也能闻到。但是,快乐也是容易失去的,如果我们心中有杂念,有贪欲,或者有私心,就负重了,快乐就走远了。人生没有完美的,总是有遗憾,但遗憾也是一种美,就看我们是如何理解和承受它。对于一条小狗来讲,吃到肉骨头就是快乐,但兔子却不会因为肉骨头而快乐。每个人对快乐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我想,只要找到自己的坐标,学会知足,就会快乐无穷。
     海燕:您的书中讲了很多这样的道理。
     冯承平:是的。不管是什么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就是勾勒了未来的美好愿景,按需分配,这让人很向往。从别的社会信仰来说,佛教,大自在,就是一种快乐。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也是让人放下烦恼,寻求快乐的。我一直在比喻,你有一个瓶子,里面痛苦装得太多,何不倒空了,把快乐装进去呢?我在书中也说,向上看的人生一路昂扬、向下看的人生一路坦荡、向外看的人生豁然开朗、向内看的人生淡定晴朗、向大家看的人生慈悲热肠、向和看的人生齐聚一堂、向恒看的人生用不颓唐,这些人生的共同特征正是快乐人生。
     海燕:很受启发。
     冯承平:我来漫谈一下快乐的一些元素吧。首先,我认为真正的快乐是没有章法的,是无欲无求的,是难以形容的。但是,有些人不快乐,那我们一起来描述吧。有些人很有钱,他不一定快乐,因为他想赚更多的钱,他还不满足。有些人没钱,但他很快乐,因为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想,快乐是一种心理的感觉,或许具有下列元素:一,帮助人,然后有人缘,大家喜欢他;二,努力,不追求过高目标,但也坚持,不气馁;三,准确认知自己,有自信,善于把握自己;四,有知心朋友,能够同甘共苦;五,拿得起、放得下;六,有文化、爱读书、善思考、能创造。这些元素与外界因素关系不大,都是内心的。我想和你分享我的一个理解,人生快乐“四人相伴”: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监督、爱人相伴,缺一不可。
     谈谈艺术
     美在人的周边,举手投足、迎来送往、待人接物,无处不与美相关。我一直说,生活就是艺术,人生就是艺术,艺术无处不在,美无处不在。
     海燕:艺术就是人生。
     冯承平:是的。艺术是人生的精彩演绎。我们将艺术定义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艺术分很多门类,门门精彩。以绘画为例,马克思说过:“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没有单纯的画家,只有把绘画作为自己多种活动中的一项活动的人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60页)。当我们把艺术也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我想,那时候书画市场会成为人们享受艺术的地方,于是真正为人类服务。
     海燕:您能谈谈对美的理解吗?
     冯承平:很欣赏费孝通先生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美在人的周边,举手投足、迎来送往、待人接物,无处不与美相关。我一直说,生活就是艺术,人生就是艺术,艺术无处不在,美无处不在。品德是艺术,为人的艺术;爱情是艺术,生存的艺术;挫折是艺术,是历练的艺术。只要是存在就是合理的。世界是优胜劣汰的,美的自然就沉淀下来,丑的就自然淘汰。
     海燕:人生处处是艺术。
     冯承平:的确,我们随时都在创造中。做好艺术有很多通道,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认为,人不一定要长得漂亮,但一定要有气质;人不一定要有地位,但一定要有修养。因为外在的因素是不能选择的,但内心是可以选择的。我们选择自己,做好自己,这是哲学,也是艺术,做人也是人生美学。我认为人人可为,人人求美,人人可以做好自己,人人都是生活艺术家。
     谈谈理想
     发挥好正能量,要这样做: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海燕:冯先生的理想是什么?
     冯承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的理想很遥远,也很近。我一直在做小事,但我很执着,有一种精神一直在鞭策着我:人能力有限,但一定要发挥正能量。我在实践中有一些思考,正能量应该包含这些方面:正见解、正思想、正语言、正行为、正职业、正精进、正意念、正禅定。这些方面有很多诠释,但主要意思是一个,让正能量深入人心,走进家庭,走进社会,走向每一个需要它的地方。我甚至想说,一千个人对正能量有一千个解释,一千个做法,但都是向善的、求美的,都是建设者。
     海燕:正能量是实现理想的根基,也是目标。
     冯承平:莫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方向对了,积少成多,总有一天会成功。同样,在社会责任方面,每个公民做一点点好事,比如不在公共场合吸烟,尊老爱幼,帮助他人,时间长了,社会正气就得到弘扬。建立和谐的气氛需要包容和体谅,在家里、在社会,道理是一样的。发挥好正能量,要这样做: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换句话说,珍惜当下,不是贪图享乐,而是在当下就修身养性、增强本领,多为他人着想,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中国梦是全体华夏儿女共同的梦想。作为草根学者,我倡议每一个艺术家都来描绘心中的梦想,这是对中华民族腾飞最好的祝愿与行动。

责任编辑: www.winsb11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