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科联合校企共同发起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创新加速计划共筑未来人才
发表时间: 2018-06-19来源: 中国教育在线网
 2018年5月25日,在“2018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分论坛“新工科产业学院建设研讨会”上,中国教育创新校企联盟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综合服务领军企业慧科集团,百度云、微软中国、IBM、优必选(UBTech)、旷视科技(Face++)等多家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北京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覆盖“985”、“211”、普通本科、高职等多层次多地区的30余所高校,以及“高等教育新工科发展基金”,多方共同发起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创新加速计划(AI Talents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Program,简称“TADI计划”)。该计划立足《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文件有关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用探索校企合作、践行产学融合2.0模式、应用新型能力培养框架、借助资本加速资源整合、混合式教学、结合行业认证体系等多种创新手段,加快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为目标,促进高校在原有基础上拓宽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逐步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推动新工科建设,加快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新动力。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创新加速计划发布仪式】

  【首批“TADI计划”发起单位:中国教育创新校企联盟,北京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福州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广东科技学院、鲁东大学、泉州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学院、厦门理工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湖北理工学院、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常州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南昌工学院、长沙理工大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商丘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安徽科技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等30余所高校,百度云、微软中国、IBM、优必选、旷视科技、慧科集团等企业及高等教育新工科发展基金】

  “TADI计划”以高校、企业与高等教育新工科发展基金共同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高地为共识,面向“智能+”产业发展升级所需,深度践行新工科背景下的产学融合2.0模式,主要开展推进三个方面内容:共同制定涵盖专业规划、能力模型、教学设计、教材开发、课程设置、项目实践、实习实训等内容的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培养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方向的跨领域人才需求;共同探索基于多层次培养体系、多领域内容、多元化教学手段和多主体治理模式的新工科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建设,以助力高等教育混合所有制探索;共同推进产学融合模式下的人工智能领域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及创新创业。与此同时,“TADI计划”将创新性运用慧科的1-2-3-4能力提升框架开展培养,即以能力导向为一个中心,围绕专业和创新两大主题进行专创融合,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强化“三实”(实际项目、实境训练和实战检验),匹配课程、模块、综合和工作坊四级实践模块强调能力培养,从而保证面向实战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TADI计划”运营单位,慧科CEO岳喜伟表示,慧科始终致力于融产学之力赋能人才,在践行新工科视角下产学融合2.0模式、教学研发及运营的创新方面有多年积累,早在 2016年起就相继发布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综合教育解决方案、“人工智能AI+”教育解决方案及与微软中国合作的“AI+”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丰富经验。此次发起成立“TADI计划”聚合了慧科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积淀、百度云的开放创新平台及“智能+”综合资源、微软中国和IBM的基础与综合技术积累、优必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及旷视科技的视觉识别等多方面、多元化优势,显示了前所未有的企业聚合优势。例如行业领先的百度云,为TADI计划提供PaddlePaddle深度学习开源平台、人工智能一体机及丰富的跨行业实践案例等行业资源,从而打造覆盖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金融”、“人工智能+营销”等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另外,在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研发、平台软件开发运用尤为亮眼的优必选在加入计划的同时与慧科率先成立专注于AI机器人教育的合资公司,专注“AI+机器人”相关领域教育,双方可在机器人与AI机器人在高等教育的体系标准、“智能物联”人才培养体系, AI机器人竞赛项目以及AI机器人创客空间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TADI计划”将发挥规模效应快速构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高地,将以源源不断的产学资源支撑人才培养,从而逐步完善“AI+”人才培养生态。

  产学融合2.0模式即专业的教育公司利用自身在产学融合方面研发、对接、整合以及运营等核心能力,拓展多边协作,将产业的理念、技术、资源整合到高校的课程、实训以及师资中,同时将高校培养的学生、科研成果以及双创成果带给产业,满足其对人才和创新的需求。

责任编辑: 和谐